热搜: 食品  奶粉  烟台  海产品  保健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食天地 » 美食速递 » 正文

要不是实在美味,谁会去吃这些不可描述的食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28
核心提示:要不是实在美味
    土笋,富含胶质的“小肉丁”
 
  一说起土笋,很多人便会立刻联想到闽南地区的着名小吃“土笋冻”,没错,它就是以生长在滩涂地带的土笋为原料做成的。“土笋”其实是一种低级的海洋底栖生物,它们是属于星虫动物门的可口革囊星虫,现在一般称为弓形革囊星虫。
 
  
 
  土笋在我国东南沿海俗称海丁或泥钉。它们身体呈管状,直径如手指一般,长约6-10厘米,体表灰褐色或浅黄褐色,周身遍布不完整的钩环,吻部细长如火柴梗,可以自由伸缩和膨胀,末端生有密集的深色乳状凸起,细看不可名状。
 
  土笋栖身于沿海滩涂约10厘米深的泥沙中,种群密度较大,每平米至多能有百余条。产地居民食用土笋的历史十分悠久,据《闽小记》中记载:“闽人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生于海滨,形似蚯蚓,即沙噀也”。土笋冻的做法据传起源于福建泉州,历史上最出名的产地要数晋江安海。
 
  土笋冻的传统做法是:将鲜活的土笋放入清水中浸泡,待其吐净泥浆后,铺在石板上碾压破肚,接着洗去残余的杂质,再放入锅中加清水猛火旺煮片刻,最后连同土笋和汤汁舀起倒入碗中冷却成型即可,和制作皮冻的原理相似。
 
  土笋冻色泽晶莹剔透,口感鲜弹爽滑,透着股淡淡清鲜,一般配上酱油、甜辣酱、陈醋、芥末或是蒜蓉同食,早已成为了风靡一地的街头小吃。土笋还适合凉拌或是和油葱、韭菜花一同清炒,淋上香油,撒上蒜碎,入口鲜脆有嚼头,还真对的起它中文名的“可口”二字。
 
   沙虫,鲜美堪比天然味素
 
  土笋有一个远房小表哥,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沙虫,正式名称方格星虫。人们常常将它与土笋混淆,同属星虫动物门的沙虫体型更大,长约10-20厘米,体表光亮无毛,一般为亮肉粉色,管状的体壁上纵肌和环肌相互交错形成网格状纹路,这也是方格星虫名称的由来。
 
  
 
  沙虫栖息于温暖海域的潮间带或泥沙质海底,涨潮时钻出摄食,退潮后则藏身洞中,受到扰动时会迅速缩回沙洞深处,因此不易采挖。沙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沿海,其中,尤以广西北部湾北海市出产的最为着名,因此方格星虫也被称为“北海沙虫”。
 
  沙虫在低温季节会潜入泥沙中,只有每年的五月至十月间才会在滩涂上现身。它们对生存环境十分敏感,因此也被誉为“环境标志生物”。由于近年不合理的滥采乱挖,譬如用高压水枪采捕,加之生存环境的污染,使得沙虫野生资源大幅下降,即使人工养殖技术已比较成熟,沙虫的价格也依然节节攀升,一公斤沙虫干价格高达数百元。
 
  沙虫的鲜美滋味源于体内富含的多种氨基酸,沙虫干体氨基酸含量高达60%左右,尤以谷氨酸的含量最高,约占干重的15%-20%,俨然就是“天然的味精”。沙虫凭借其绝美的味道和脆嫩的口感被众多食客所推崇,在调味品还不胜行的曾经,成为给菜肴提味增鲜的制胜法宝,以极致的鲜美滋味撩拨着人类清纯的味蕾。
 
  沙虫既可以鲜食也可以制成沙虫干,在闽南,传统的沙虫做法包括清炒、清蒸、油炸、煲汤或煲粥。这类本身鲜美的食材通常都与清淡食材比如西芹、萝卜、菜心等配搭,处理方式更是避繁就简,突出的就是其清脆细嫩的原本滋味。

   海肠,更粗更大的海中丁
 
  土笋和沙虫都产自南方海域,而我国北部沿海出产了一种外形更加不可描述的海产,它就是名声赫赫的海肠。海肠属于环节动物门,但体表没有完整的环节,正式中文名叫作单环刺螠[yì],它还有个形象而彪悍的英文俗名“Chinese Penis Fish”(够直接....),就是传说中的“中华diao鱼”。
 
  
 
  海肠主要分布于朝鲜半岛周边及黄海渤海海域的潮间带,我国胶东半岛居民称它为“海鸡子”或“海地瓜”。开春之后的海肠最为肥美,在山东烟台、威海一带市场上十分常见,在邻国日本和韩国海肠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海肠整体呈长圆筒状,身形肥厚,体长10-30厘米,直径约3厘米,身体前半部有腺体可分泌黏液,在钻洞时起到润泽作用。体末端有横裂形的肛门,在肛门周围有一圈刚毛,就这形象,谁说造物主没有幽默感。
 
  烹饪时选用活海肠,用剪刀将海肠两端带突刺的部分剪掉,然后挤出内脏,冲洗干净后便只剩一根富含弹性的“肉管”了。海肠是鲁菜中的重要食材,它的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产地居民几乎家家会烧一道“海肠炒韭菜”,这道菜有着“长久余财”美好寓意,“长”指的就是海肠,“久”便是为韭菜。
 
  海肠本身口感坚韧有嚼劲,加热久了容易变老,变得跟橡皮一样嚼不动,所以烹饪海肠对火候要求较高,时间宜短不宜长。另一道非常有名的家常菜就是“海肠馅饺子”,馅料由猪肉、海肠丁、鸡蛋和韭菜做成,口感脆弹饱满,鲜香多汁。除了比较常见的吃法外,还有烤海肠、油泼海肠等等。
 
   象拔蚌,做成菜叫做“前男友”
 
  太平洋潜泥蛤(P. generosa),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象拔蚌,中文俗名来自于对它大象鼻子外形的描述。潜泥蛤属“Panopea”一词来源于希腊神话,她是希腊神Thespius和Megamede的女儿,所以潜泥蛤属又称为女神蛤属,象拔蚌也就有了个美妙的中文名---“高雅女神蛤”。
 
 
 
  太平洋潜泥蛤是已知最大的钻穴泥栖的双壳纲贝类之一,它的两片壳长约15至20厘米,其虹吸管最长可伸展至一米以上,这根肥大粗壮的“大肉棒”也是最主要可口的食用部位,整只象拔蚌最大可长至四公斤左右。
 
  象拔蚌的英文名Geoduck有“深挖”的含义,它们能将自己埋藏于一米深的泥沙中,靠粗壮的虹吸管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所以捕捉到它们可是个体力活儿,人们在海滩寻觅到象拔蚌虹管的踪迹后,便会用随身携带的高压水枪冲掉象拔蚌上方厚达一米的泥沙,直到挖出象拔蚌。
 
  太平洋潜泥蛤的原产地在美国的华盛顿州和加拿大的温哥华沿岸,起初,北美当地居民并不喜爱也不知道如何食用这种长相怪异的贝类。不知何时,居住在西北太平洋沿岸的亚裔喜欢上了这种贝类,随后的三十年间,以日本、韩国和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便大量捕捞和进口象拔蚌。
 
  处理时将蚌身从左右两片外壳上剥离,除去内脏团,切下整根虹吸管放入热水中汆烫片刻,就能轻松剥去虹吸管上深色粗糙的外皮,露出白皙有弹性的肉体,切成薄片直接生食或烹饪。象拔蚌的做法有很多,但总体都是突出其本身的清鲜原味,保留蚌肉坚韧的口感,常见的做法有煲粥、白灼、浓汤、清炒等等。象拔蚌刺身这道料理在一些地方也被称为“前男友”。
 
  我们平常食用的象拔蚌不止一种,太平洋潜泥蛤又称加拿大象拔蚌,属于较大的一种;另一种日本女神蛤(P. Japonica)也称朝鲜象拔蚌,其个体较加拿大象拔蚌要小很多,但产量较高,目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日本象拔蚌大多产自朝鲜。
 
  日本女神蛤在日料中属于高级贝类,又称海松贝Mirugai,寿司店里的象拔蚌通常就是它,个头虽小但肉质丰盈,弹性极好,因此很难握成寿司,十分考验寿司职人的功力。
 
  象拔蚌的风靡并不仅仅因为美味,雄浑的外形给人以心理暗示和无限遐想,东亚人的传统认同里存在着一种“以形补形”的思维,所以象拔蚌尤其受到亚洲食客的推崇。
 
 
[ 美食天地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美食天地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