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周黑  海产品  黑作坊  黑窝点  奶粉  小龙虾  全聚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原奶价格连跌7个月,中国奶牛养殖业何时能走出寒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20  来源:经济观察网
核心提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严重冲击中国奶牛养殖产业,诸多小型畜牧企业和养殖户被淘汰出局,中国奶牛市场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但是在10年转型期中,围绕奶牛养殖企业高成本导致的“入不敷出”、低价进口乳品的不断冲击等问题依然待解。
  原生态牧业是位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一处奶牛养殖企业。刚刚挤出来的鲜奶被装进运输车,运往几公里远处的奶粉生产加工企业,这是原生态牧业90%鲜奶的去处,剩余鲜奶将被送至周边其他区域型乳企作为高端液态奶原料。
 
  原生态牧业并不操心鲜奶卖不出去,它所担心的是卖不上价。近日,该公司在港交所公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净亏损相较去年还会有所增加。
 
  负责饲养多年的王鹏(化名)道出其中原因,“奶价太低”。“部分企业的收奶价格达到4元/公斤,有的则更低,为3.5元/公斤。可是每公斤生鲜乳的成本价格就在3.5元/公斤左右。”
 
  从收奶价格上看,原生态牧业还算是业内的幸运儿。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的信息显示,进入2018年,原奶收购价格已连续7个月下跌。7月我国奶业主产省原料奶收购价格每公斤为3.37元,环比跌0.6%,同比下跌1.2%。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严重冲击中国奶牛养殖产业,诸多小型畜牧企业和养殖户被淘汰出局,中国奶牛市场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但是在10年转型期中,围绕奶牛养殖企业高成本导致的“入不敷出”、低价进口乳品的不断冲击等问题依然待解。

  寒冬依旧
 
  日前,原生态牧业的中期业绩预告称,上年同期亏损约为1700万元,而今年上半年的亏损额将扩大。亏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本地原料奶价格下降。
 
  多家乳企的中期财报还未发布,但亏损、下降是逃不过的劫数。
 
  而在一个月前,对于2018年的原奶价格,王鹏还有所期待。他觉得,原奶价格有一定周期,在经历三年低谷后应该会步入上升通道,因为这背后是众多中小型畜牧企业的逐渐退出。
 
  结合多年的宏观市场经验,王鹏有点一厢情愿。前七个月的市场还是令人非常失望。
 
  曾担任美国跨国公司、国内上市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畜禽总经理等多个职务的黄剑黎,对于行业的失望早已习惯。“从2014年开始,奶牛养殖企业们总是对第二年充满希望,希望奶价能走出低迷,但直到今年依然还是失望。”
 
  决定奶牛养殖企业命运的是原奶的收购价格。正如黄剑黎介绍,2014年开始国内原奶价格进入下行通道,低奶价以及需求转移让曾经一度辉煌的乳品上游养殖企业陷入困境,2016年已开始暴露。当年,现代牧业出现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原生态牧业当年也亏损8856.9万元;中国圣牧虽然取得6.8亿元净利润,但也出现15%的下滑。
 
  直到去年,上游企业依然没有走出业绩寒冬。中国圣牧2017年亏损9.86亿元,对于亏损原因,该公司坦言为应对原料奶市场需求疲软而控制奶牛数量,原料奶价格普遍下降,2017年面对乳制品激烈的市场竞争,集团调整市场战略,自有品牌液态奶的销量和售价相较上年均降幅较大,同时原料奶的平均价格相对上年降幅较大。
 
  现代牧业在2017年财报中提到,2017年春节过后,各大乳企原奶需求骤减,原奶市场供大于求,原奶价格持续下行。进入夏季受季节性影响,全国各地高温、阴雨天气严重,奶牛热应激造成原奶产量下降。小规模牧场大量退出,大规模牧场经营利润连连下降,上游乳业俨然处于失望之寒冬。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牧业财报的主题为“走出寒冬、走向复苏”,现代牧业认为,原奶价格将于2018年迎来上涨周期,行业正走向一个全新的希望与复苏之春。
 
  但2018年上半年,这个春天没有想象中来得快。7月全国生鲜乳收购价格为3.37元每公斤,已连续7个月出现下跌。原生态牧业、西部牧业等已发布半年业绩预告的企业净利润均为负数。
 
  除了低收购价外,养殖企业们普遍认为进口大包粉对于行业的冲击也是致命的。据农业农村部监测,6月原料奶收购价格每公斤为3.39元;当月国内进口大包全脂粉的价格在3200美元/吨左右。
 
  大包粉通常包含全脂粉、脱脂粉等细分品类。大包粉通俗理解就是原料奶粉,乳制品企业将鲜奶进行加工形成粉状的原料,此后再由乳企将购买而来的大包粉进行加工,做成液态奶、酸奶、乳饮料等多款产品。有些乳制品上会标有“复原乳”字样,指的就是通过这一工艺形成的乳制品,也被称为“还原乳”。
 
  乳制品行业的工艺技术是8吨鲜奶可以凝固成1吨大包粉,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在国内生产一吨大包粉需要花费27000多元的生鲜乳,而全脂大包粉的进口价格也只有3200美元/吨左右,低于国内成本价格。
 
  从正常的商业逻辑看,在高价奶与低价大包粉间,企业自然会选择后者。在今年5月的国务院例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给出了一组海关数据:2017年,中国乳制品进口量从2008年的38.7万吨增加247.1万吨。2017年进口乳制品折合成生鲜乳的数量达1485万吨,占国内生鲜乳产量的40.6%。进口的乳制品主要是原料粉,也就是大包粉,2017年进口71.8万吨,折合成生鲜乳相当于570万吨生鲜乳。

  高成本的烦恼
 
  在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饱受进口大包粉冲击和低奶价困扰的养殖企业们,更应该去反思“好奶卖不出去好价格”的根本原因,国内国外养殖业的成本差距到底出现在哪个环节?
 
  “国内各项成本高就是根本原因。”王鹏算了一笔帐:在每公斤鲜奶3.5元左右的成本中,饲草料成本最高,折合到每公斤奶能到2元左右,紫花苜蓿就是从美国进口的。而饲草料中,玉米青贮都是由企业自己种植,但蛋白含量更高的紫花苜蓿等饲草料都需要进口,成本自然就高。按照3.5元/公斤的价格供应给乳企,王鹏的公司就是在赔本赚吆喝。“苜蓿草、豆粕等大众饲料成本高,各类养殖设备也都要从国外进口。另外,国内人均奶牛养殖的成本也高,国内人均奶牛养殖数量不到50头,但是在国外由于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实施,人均养殖头数在百头以上。”黄剑黎补充道。
 
  除了成本差距外,土地也成为行业公认的奶牛行业的约束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畜牧业经济研究中心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刘玉满,其撰述的报告《中国奶牛养殖业成长的烦恼:成也土地,败也土地》被业内广泛转发。刘玉满指出,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国内的生产实践均已证明,规模化养殖对土地的需求是一种刚性需求,养殖规模越大就越依赖于土地的供给。国家应为奶牛养殖业出台相关的配套土地政策,不仅应对现行的土地制度做出相应调整,还应为奶牛养殖业提供的配套土地进行财政补贴,让养牛人想用地、有地用、用得起。
 
  现代牧业总裁高丽娜,则从另一个层面解读了包括现代牧业在内的养殖企业所面临的难点。“对比国外同行业可以发现,公斤奶成本较高的主产国,如美国及欧盟政府均对奶业提供多项优惠补贴政策,而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补贴力度和宽度相差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复原乳”也是烦扰养殖企业的难题之一,“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高丽娜解释称:“因为大包粉成本低,很多小型乳企为节省成本会选择将大包粉复原为其他产品,而不是直接用鲜奶进行加工,这也导致国内产能出现过剩。”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就提及要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鼓励使用生鲜乳生产灭菌乳、发酵乳和调制乳等乳制品。这对于行业来说是无疑是项利好,但是行业人士也纷纷表示,如果只是“鼓励”,而非“强制”,实际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路在何方
 
  6月,上述《意见》一经印发,黄剑黎心中冒出几个字:“春天真的不远了”。《意见》指出,强化和鼓励金融保险支持、奶畜活体抵押贷款、养殖场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的尝试,以及开展生鲜乳目标价格保险。他判断“中国奶牛养殖行业,必将迎来脱胎换骨的蜕变。”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行业蜕变之前,企业自己也要想办法尽快走出低谷,这是高丽娜一直以来的想法。现代牧业的做法是提单产降成本。“一般而言,当每头成乳牛的产奶量有所提高,生产单位的现金成本便会减少。”高丽娜介绍,2017年现代牧业平均每头成乳牛产量为9.8吨,今年年初的预算是在此基础上还要提高0.3吨。
 
  高丽娜判断随着第三四季度的到来,下半年形势会有所好转,第四季度奶价会出现上涨。
 
  成立于2005年的现代牧业,专门从事奶牛养殖和牛奶生产,2010年在港交所上市。按照牛群数量及原奶供应量来看,现代牧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乳牛畜牧公司及最大原奶供应商。
 
  今年一季度,现代牧业结束了连续两年亏损的局面。现代牧业身上的变化或许也能给养殖企业带来启发和借鉴。
 
  除了奶牛养殖外,现代牧业在近些年开始专注于自有品牌的打造上,牛奶产品也一度在市场上畅销,但是消费疲软和市场竞争加剧下,自有品牌也没能给现代牧业带来可期的回报。去年,现代牧业开始集中资源专注上游奶牛养殖业务,并将自有品牌的销售交予蒙牛。现代牧业方面也曾表示,受益于销售模式改变,下游品牌奶的行政及市场推广费用大幅下降,降本成效显著。
 
  事实上,和现代牧业一样,从奶牛养殖上游将产业延伸到下游自有品牌产品生产销售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行业人士的普遍看法是,这属于被迫之举。在原奶卖不动时,加工成为产品也是一种提高收入的手段,但是从实际效果看,企业们的尝试成效甚微。“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宋亮直言,奶牛养殖和产品销售本就是两套体系,现代牧业回归上游,将下游交给更加善于操持市场终端的蒙牛有其道理。
 
  黄剑黎也同意这样的说法,他不建议奶牛养殖企业做下游尝试,“打通产业链的做法是无法铺开的。”黄剑黎举例,反之很多下游企业也不会做养殖的全产业链,“因为养殖本身是重资产,投入会很大。”
 
  深陷债务危机的辉山乳业便是前车之鉴。辉山乳业2016年财报显示,公司业务覆盖整个乳品产业链,包括畜牧草、辅助饲料的种植和加工及精饲料的加工,奶牛养殖以及辉山品牌乳品的生产和销售。但2017年辉山乳业股价闪崩,牵出巨额财务危机,直至今日仍未复牌。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